呼市風箏店工藝美術—紮燕風箏:九月帶著秋的內斂,蘊著秋的端莊,九月攜著秋的成熟,含著秋的向往,美好的秋日,風高氣爽正是精美風箏迎風翱翔的好日子
談起風箏,今天草莓视频网站下载應景兒的帶來風箏在中國的起源,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,由於戰爭的需要,古人以鳥為形,以木為料,製成可在空中飛行的“木鳶”。同為魯國人的墨子與魯班都製作過“木鳶”,由此推斷,“木鳶”發源應在齊魯。後來人們在風箏上係上竹哨,風吹竹哨,聲如箏鳴,故稱“風箏”。風箏藝術隨著紡織業與造紙業的發展,逐漸形成了北京沙燕風箏、天津軟翅風箏、山東長串風箏、南通六角板鷂與廣東靈芝風箏等中國風箏五大流派。而五大流派之中的北京沙燕風箏,呼市風箏店正是以曹(雪芹)氏風箏裏的紮燕兒風箏為代表,其紮製的燕子圖案化、擬人化,形神兼備,組成了充滿個性與情感的燕子家族。
風箏分為四種技藝,紮、糊、繪、放。紮是紮架子,選毛竹,劈成二尺到一丈二不等的竹條,再烘幹發汗,做熱處理。
大師介紹:費保齡,1928年1月30日生於天津,幼年隨家人移居北京。著名民間藝術家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非物質文化遺產“北京紮燕風箏製作技藝”代表性傳承人。1963年與孔祥澤相識,並開始與孔祥澤合作,在其協助下根據《南鷂北鳶考工誌》整理複製曹式風箏,致力於北京紮燕風箏的研究與創作 。曾在北京民間藝術品公司帶徒傳授風箏紮糊技藝 。七十年代起作品多次參加國內的民間藝術和工藝美術展覽 。連續入選第二、三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 。1980年有150件作品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北京民間風箏藝術展,作品先後在30多個國家展出 。1981年赴加拿大參加“人與世界”博覽會,展出作品和現場示範、介紹 。曾任中國北京風箏學會首屆副會長 。呼市風箏店作品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(籌),西德慕尼黑博物館,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 。